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八百一十二章 一言九鼎,绝不会撒谎

第八百一十二章 一言九鼎,绝不会撒谎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作者:
凉三
本章字数:
96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八百一十二章一言九鼎,绝不会撒谎

床铺被褥也好,油灯也罢,用的都是耐用的款式,或许不是特别好看,但足够实用,价格也不高,却也不会怠慢了皇帝。

朱钰又逛了逛其他宿舍,条件都不错。相比之下,自然要差一些,但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接着,朱钰慢悠悠地在军校里转了一圈,花了两三个时辰,基本上走遍了军校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给出的整体评价是:优秀。

“看似简朴,实则实用,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效果,杨洪做得很好。”

短短一个月多的时间,军校就已经建设得井井有条。无论是骑兵训练用的,还是弓兵和射手的靶场,一应俱全。

至少在硬件设施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至于软件方面如何?朱钰特意留下来吃了一顿饭,感觉还不错。

和郕王府的锦衣玉食相比,当然还是要稍逊一筹。但有肉有菜有汤,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相当难得的伙食了……

由此可见,杨洪确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不仅没有中饱私囊,甚至可能还自己贴了一些钱进去。

对于军校这样的存在,杨洪确实是极为重视的。

在这些武将看来,这是皇帝恩宠的体现,也许正是他们这些武将重新找回尊严和地位的机会!

就在朱钰巡查军校的同时,于谦正在京城之外推行农庄法。

这份任务,原本应该由户部尚书金濂来负责。

可惜,金濂虽然有能力,却没有与百姓打交道的经验。

自从皇帝下旨后,他一直在尝试与百姓沟通,但得到的回应并不理想。

时间一长,随着农庄法的消息泄露,许多土豪恶霸开始故意散布各种谣言。

有人说,农庄法是皇帝要把大家的田地收走,然后再租给大家。

有人说,一旦改行农庄法,皇帝肯定会大幅提高税收,说不定每年就得交一半的收成!

甚至还有人说,可能连一半都不止!

这些土豪劣绅,家家都有不少田地。

如果真的实施农庄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

即便到了那时,每年的收成,反而还会增加。

这位老爷,终究是当不成了。

地位受到威胁,利益也受到威胁,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和皇帝拼命,肯定是拼不过的。

他们那点本事,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普通老百姓。

京城有二十万大军,随便派几千人过来,就能从南扫到北,把他们的家丁仆役全都清理干净。

但各种让人烦不胜烦的阴招,他们却练得炉火纯青。

散布假消息、妖言惑众、蛊惑百姓……这些事,他们样样精通。

金濂这么一搞,当场抓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地主恶霸,结果不仅没能控制住的规模,反而越闹越大。

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了于谦。

在跟老百姓打交道这方面,于谦确实更有经验。

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意外”!

“于少保,小心!”

于谦正在锦衣卫的重重保护下,向众人宣讲农庄法,耐心地一点点解释百姓心中的疑惑。

他的话语措辞,相当地道,非常接地气,让百姓听得明白,这也是一门了不起的本事。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

有人挤出人群,抬起手,扣动扳机,弩箭破空而出!

锦衣卫眼疾手快,立刻举起圆盾,将弩箭挡了下来。

刹那间,场面顿时紧张起来!

“贼子!你竟敢!”

负责保护于谦安全的锦衣卫千户被吓得冷汗直冒。

这一箭要是没挡住,哪怕只是擦破一点皮,恐怕也会耽误皇上的大事。

他的眼睛瞬间红了,果断拔出腰间的刀。

于谦在九门之外,坐镇督军,调度二十万大军,挽救了整个大明,都没受过伤。

如果在他手下受伤,还当什么锦衣卫千户?

全家满门抄斩,才是他的下场!

领头的人一拔刀,底下锦衣卫原本就因突袭而紧张万分,此刻也纷纷拔出兵刃。

百姓一片惊呼,人群顿时乱作一团。

“快跑啊!这些当官的骗不了我们,要动刀子了!”

“再不跑就来不及了!他们急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我先溜了!”

有人趁乱高声喊叫,混在人群中试图逃走。

锦衣卫步步逼近,脸色逐渐变得狰狞。

“等等!别动手!”于谦赶紧制止即将爆发的冲突。

上级官员下乡推行农庄法,百姓不服从,结果出了人命,这消息传出去,农庄法还能推行吗?

绝不能让锦衣卫当众动手,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否则这农庄法,怕是连年都过不了,根本无法推广开来。

幕后之人之所以派人来刺杀他于谦,目的不就是为此吗?

无论能不能杀掉于谦,

只要于谦控制不住场面,局势混乱,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农庄法的推行,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听到命令后,锦衣卫们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这时,锦衣卫千户立刻说道:“听于少保的话。”

随后,他率先将刀收回了鞘中。

见此情形,一群锦衣卫也纷纷收起了兵刃。

人群的躁动,顿时缓和了下来。

当下的百姓,或许一个字也不识。

但连年天灾人祸不断,还能活下来的百姓,自然不是傻子。

他们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

尤其是老农,某些坏蛋屁股一抬,他们就能看出这些人到底要放什么屁。

于谦赶紧站出来,在锦衣卫的重重保护下,安抚着人群。

渐渐地,原本混乱的人群,平静了下来。

混在人群中的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这下可糟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们藏身于人群之中,局势一旦混乱,自然方便他们逃走。但若形势反转,于谦掌控住局面,尴尬的就是他们了。

“各位父老乡亲,请放心,我于谦今天在此向大家保证,一个好人不会被冤枉,一个坏人也不会漏网。”

“像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像那些想要骑在大家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我于谦一个都不会放过。”

“真正老实本分的普通人,我于谦一个也不会冤枉!”

于谦悄悄朝锦衣卫使了个眼色,让他们不要拔刀,直接上前从人群中把刚才射箭的刺客抓出来。

要抓到刺客并不难。

这些心肠黑的家伙,平时吃得好、穿得好,长得白白胖胖的,很容易辨认出来。

结果还没等锦衣卫动手,人群中一阵骚动,三四个刺客就被扔了出来!

果然都是白白胖胖的模样,与普通老百姓那般面朝黄土背朝天、指甲缝里全是泥的样子,差别太大了。

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背后要么是土豪,要么是劣绅,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于谦必须铲除的敌人。

随着农压法的推行,不是他们死,就是于谦死,没有第三种可能。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喝茶聊天,是要流血牺牲的。

对此,于谦早有心理准备。

只是他确实没想到,这些土豪恶霸,比他预想的还要有胆量。

竟然敢当众刺杀朝廷重臣!

而且刺的是他于少保!

这份胆量,可不是一句“胆大妄为”就能解释得了的。

于谦眯了眯眼睛,挥手示意,锦衣卫们迅速上前,将这几个刺客控制了起来。

紧接着,现场的气氛,似乎再次变得融洽了起来。

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于谦神色温和,没有半点架子,耐心地解答百姓们对农庄法的各种疑问。

有误解,就解开误解;

有谣言,就澄清谣言。

更是在众人的注视下,亲自为农庄法的几个关键点定下了基调。

“陛下说过,农庄法实行之后,税收只收一成五!多一分不要,少一厘不行!”

“各位父老乡亲,这是当今圣上的亲口承诺!大家都知道,这位陛下带领大军,打退了北方来的敌人,保住了我们的家园,救了我们的性命。”

“功勋卓著,德行深厚,是真武大帝转世,说话算数,一言九鼎,绝不会撒谎!”

百姓们一阵欢呼,都觉得于谦说得很有道理。

毕竟,当今这位皇帝是真武大帝转世的说法,在民间相当普遍。

也许读书人不信这一套,

但对这些普通百姓来说,相信这套的人还真不少。

封建迷信害人,

可有时候,若运用得当,也能发挥出一些作用。

“于大人!俺信你!”

“也信陛下!陛下是真武大帝转世,说的话肯定算数!”

“但是俺有个问题啊,于大人说的这农庄法,大家一起种田,按劳分配,这分配到底怎么分啊?”

于谦咳嗽一声,笑着答道:“每人每天的工作,都会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工分。”

“工分,大家伙可以理解为一种非常值钱的货币。”

“可以用工分换银子,换粮食、换吃喝,换衣服鞋子。”

“勤劳的人,工分自然就会多一些。”

“偷懒的人,大家一起来投票,把他选出来,扣他的工分,也不让他占便宜。”

一位老农抖了抖烟袋,颤巍巍地站了出来。

眉宇之间,神情忧愁,不知是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担忧,还是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表情。

“于大人,你的名声,我们这些村里人也曾听说过,您是个好官。”

“但有些时候,哪怕是好心,也容易办成坏事。”

“您说的这农庄法,我们算是看出了个大概,但还有一个问题,还得问问您。”

“老乡请讲。”于谦从旁边锦衣卫手里接过水杯,还没来得及喝完,只喝了半口水,就赶紧回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