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许大茂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花钱打听消息,这才了解到,那些他之前轻视或冒犯过的人,联手对付了他。
更糟糕的是,范科长作为他直属上司本该是李怀德的心腹之一,却也担心被许大茂取代而选择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当得知这一切之后,许大茂去找李怀德讨公道。
但让许大茂失望的是,李怀德只是劝他耐心等待机会、努力工作。
这番话说清楚了一切——要走出困境,只能靠他自已解决。
最后,无奈又委屈的他只好黯然离去。
整整一个月过去,许大茂仍找不到解决困境的办法,在宣传科成了个无事可做的清闲角色。
同时易中海、刘海中等人也看出了他在厂里的尴尬处境,并逐渐开始和那位阎大爷有了合作。
半个月前,阎埠贵等几位突然在四合院召开了全院大会,施加压力要求罢免了许大茂的二大爷职位,理由是许大茂担任这个职位后并未给院里的人带来帮助,反而使院内的安宁受到破坏。
接着,阎埠贵提议推选易中海为新的二大爷、刘海中为三大爷,并强调为了更好地服务院里居民,每座四合院必须有一位“大爷”
。
尽管许大茂极为不满并坚决反对这次决定,但整个院子里除了新娶的媳妇安寡妇,再无其他支持者。
曾经紧跟他的刘光天兄弟俩也转投至父亲刘海中的麾下。
就这样,许大茂的二大爷职务就此失去,易中海和刘海中再次回归领导层位置。
兜兜转转,四合院内的三位老大依然是易中海他们三人。
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得许大茂在夜深人静之时,反思自已的遭遇,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何雨柱所引起的:
与娄晓娥的感情恶化,最终走向离婚深渊,很大程度上源于听闻何雨柱炫耀其有三个儿子,这令他产生嫉妒心,进而对娄晓娥变得冷淡。
若不是那次因不育体检后双方矛盾激化导致情感彻底破裂,或许娄晓娥也不会那么快与自已结束婚姻,更不会招致她家庭对自已的报复——那场报复让他的父母受伤,自已也因此失去一条健全的腿。
然而,在与何雨柱关系疏远之后,许大茂反而迎娶了温柔娴淑的安寡妇,得到了两个孝顺孩子,在生活及职业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功。
直至最近一次与何雨柱的再度相遇,他发现副主任职务很快被夺走,在工厂内屡遭打压,在院子里面同样受到排挤。
通过几次三番的经历,他总结出只要自已周围出现何雨柱身影的时候,运势就会变差。
对此,他对何雨柱满心怒火。
他在心底疑惑为何对方不待在一个条件更好的机械厂继续担任其食堂主任呢?
于是,他得出结论:为了让自已重新崛起,第一步就要把何雨柱从轧钢厂踢出去。
不过现实并不如他想的简单,不仅宣传部门的问题解决不了,要对抗已经站稳脚跟的何雨柱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许大茂渐渐意识到原本作为他靠山的李怀德主任,似乎十分器重何雨柱,认为此人比自已更为出色,否则不可能让他占据了副主任这一重要位置。
因此,许大茂清楚,对付何雨柱不能直接行动,否则可能会引起李怀德的不满。
如果这样,他自已反而可能被李怀德逐出轧钢厂,甚至不谈能否成功对付何雨柱。
面对这种情势,许大茂变得冷静并克制了心中对何雨柱的愤怒。
他觉得暂时无法对付何雨柱,不如慢慢谋划,耐心等待时机。
等找到能够扳倒何雨柱的关键证据后再出手也不迟!
至于许大茂的想法,何雨柱完全无从得知,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另一方面,刚重新当上二大爷的易中海,也在得意之余将注意力放到了何雨柱身上。
何雨柱在轧钢厂稳定下来后,也渐渐了解到易中海等人近况的变化,并感慨四合院没有自已之后的种种变化,每个人的轨迹似乎都发生了很多改变。
特别是易中海:他曾经像剧中一开始那样主动让出一大爷的位置,却又忽然向许大茂发难,并一跃成为二大爷,在四合院内显得异常积极。
而在原剧中,易中海自从失去一大爷位置后便不再想再担此重任。
何雨柱大致了解情况后,稍微思考一番便理解了易中海的行为动机——没有了何雨柱这个可靠养老依靠,易中海的话语权渐弱,为了未来的养老不得不重新介入争斗。
至于另一位大爷阎埠贵,他的确是坐收渔利的聪明人,表现出非凡的算计技巧,左右逢源且游刃有余,使得自已不仅不受其他人的敌视,还能获得多方面的好处。
最后是刘海中,其表现之拙劣让人摇头。
虽然一心想要当官,但实际上毫无头脑,在厂里与院里都没有什么成绩。
才刚刚晋升为三大爷就已沾沾自喜。
说实话,在何雨柱看来,如果有足够的脑子,刘海中本应能在三位大爷之中混得最出色,甚至成为干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然而事实上,易中海和刘海中两人在轧钢厂中的口碑及威望差距明显。
易中海虽作为八级钳工表面公平公正,但大多数人已经逐渐看清他并非如此表里一致的真实面目。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身为八级钳工,厂里一直期望易中海能培养出一批优秀工人,但他总是推脱,说自已手头的工作已经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 ** 弟。
即便如此,厂方最后还是以每位资深技工都必须带徒的规定,迫使其在多年间陆陆续续收了六七个徒弟。
但遗憾的是,令厂领导们失望的是,易中海所带的这些徒弟中,最高级别者仍是几年前去世的贾东旭;其余人中最高的也只到某等级钳工水平,其中一人竟然至今还停留在一级钳工的位置上。
由此可见,如果非要说厂内带徒弟效果最差的,恐怕就是易中海了。
人们本可以将这归咎于易中海不懂如何教导后进者,但其实大家早已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易中海压根不愿意向徒弟传授真正有价值的技艺。
这一点得到他车间同事们的证明,并且通过他们的口悄悄流传开来。
就连易中海那些私下抱怨、对其心怀不满的徒弟们也都清楚这一点——他们多么希望当初不曾拜易中海为师。
可事已至此,他们既无力改变现状,想要更换师傅也是奢望。
别的技工考虑到易中海是厂内屈指可数的几位八级钳工之一,并不会为了这几个徒弟去触霉头,自然没人愿意指点一词。
与此同时,车间的管理人员鉴于厂内有不少重要项目离不开易中海,只能对这类现象视而不见。
厂子里初级技术工人有的是,但如易中海这样的高级钳工却不多见。
如今易中海虽仍享受因八级钳工身份带来的表面敬意,背地里知其为人者无不对他持否定和疏远的态度,包括自已的 ** 也不亲近自已这个师父。
最令人无奈的是,他本人并未察觉这些状况依旧毫无悔改之心。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剧中原有设定在他退休之后便迅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与尊重,几乎不见有人前来拜会。
相比之下,刘海中却给何雨柱留下了意外的好印象。
别看在四合院里易中海对两个儿子施行严厉的体罚教育,在单位中担任八级钳工的同时扮演领导者的姿态。
而在同一座工厂内的刘海中却展现截然不同的一面:他多年来不仅广受尊敬,而且认真教导每一位跟随自已的学徒,有些成绩尤为显著者甚至还超过了自已的导师,成为了厂里新的佼佼者。
每当车间内外的人遇到问题并向其请教时,只要找到刘海中求教,他基本都会悉心指导从不吝惜技术经验分享。
因此刘海中不但在车间内部享有极高声誉,在其他部门同样极具号召力和声望。
无论是原著或是现实中的情境下,李怀德能够第一时间看中并提拔刘海中为重要职位的候选人,也正是源于对他在工人中号召力量的高度认可。
何雨柱逐渐揭开了刘海中对权力的渴望,并意识到只要能给刘海中官职,他便能如李怀德手中的“刀”
般被利用。
然而,刘海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他的能力差强人意,这让李怀德大失所望。
于是,许大茂趁虚而入取代了刘海中的位置。
起初,李怀德只是利用刘海中达成某些目标,但以李怀德的眼光来看,若刘海中有才华并表现出色,他本应得到提拔和重用。
可是刘海中的行事笨拙,导致他始终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何雨柱还了解到,在车间里刘海中只能担任小组长的原因。
原来,有人暗地向高层反映刘海中在家中生活不修边幅、脾气暴躁,并指出他诸多问题。
因此,上级觉得刘海中不适合作为管理层,而是让他留在基层,带徒弟培养更多人才。
对于这些匿名反映刘海中的信息来源,现在已经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