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兄既无出仕刘荆州之意,为何前些日子刘皇叔再次寻访兄长,兄长仍不相见耶?莫非兄果然志在山林,劳作余生乎?”
在一旁净手的诸葛均显然听到了夫妻两人的对话,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躬耕南阳只是他养望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果没有出仕的念头,为何和崔州平等为友时,评价他们的才能只能说郡守或者刺史呢。
他只不过是在等合适的时机和那个合适的人罢了。
不管之前经历的那一切究竟是不是梦,他的主公只能是那一个人。
只是如今时机未到罢了。
可是这却给了诸葛均误解,他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兄长既非志在山林,莫非欲往江东孙将军处?然大兄已然在彼,二兄何必又去?”
这句话其实有着很深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许多家族都会采取一种策略来确保自已的生存和发展。
这种策略就是让家族中的成员分别投靠不同的势力或政权。而目的就在于:无论最终哪个势力胜出,家族都能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种安排使得一众世家在乱世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其中一方失败,另一方仍能保住家族的荣耀。
诸葛均的意思很明确,既然大哥诸葛瑾已经在江东孙权那里效力,那么他们应该选择其他阵营,以分散风险。
然而,诸葛亮却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道:“孙仲谋年纪尚轻便登上高位,但与他的兄长相比,才能相差甚远。
此外,他性格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目前他之所以能够坐稳这个位置,完全是因为他与江东世家达成妥协,共同分享权力。
这种做法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从长远来看,很难有所作为。”
若遇外敌入侵,那些世家大族为了手上的权利,定会倾尽所有,凭借着地势险峻拼死抵抗,但要让这些世家大族出兵与孙家齐心协力开拓疆土,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这意味着孙权能力有限,性格使然,再加上世家的牵制,他只能偏居一方。
诸葛均更是一头雾水,对孙权那边已经失去兴趣:“难道二哥有意投向曹公吗?”
“曹公虽然强大,而且善于用人,但他野心勃勃,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挖掘坟墓来筹集军费,制作人肉干当作军粮,经常血洗名城和名士,屠杀无辜百姓,如此残暴不仁,怎么可能长治久安呢?
现在他又推行屯田政策,将青州的民众迁往豫州,豫州的民众迁往冀州,冀州的民众迁往青州,这样频繁地迁徙交换,只是为了防止屯田的民众逃跑。
“虽然能够筹集军费,但这又怎么能算是一个好策略呢?不过是对治下百姓的一种压榨罢了。
即使他被称为明主,但实际上并非良臣,时间一长必然会给大汉朝廷带来祸乱,我投奔于他难道要断绝汉朝的江山社稷吗?想要谋害百姓吗?”
“二哥,难道你的梦想就是要竭尽全力辅佐刘氏子孙保卫汉朝的江山社稷吗?”
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番话,诸葛均一定会认为对方是在吹嘘自已,但若是二哥这么说,他便觉得十分合理。
如果在这个时代,还有人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那么诸葛均必定会选择支持诸葛亮。
“然而如今圣上尚且受到曹操的胁迫,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呢?像其他宗亲如刘荆州和刘皇叔,二哥已经拒绝了他们……难道,难道二哥想要投靠益州?”
说完,诸葛均不禁皱起了眉头。众所周知,刘璋懦弱无能,虽然拥有益州这片富饶之地,但南中各郡存在诸多不满情绪,而汉中又被张鲁占据。
如果诸葛亮真有这样的打算,那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呆子!”诸葛亮轻轻敲了一下诸葛均的脑袋。“你这孺子都知刘季玉其人,我岂不知。”
诸葛均虽然说起天下大势头头是道,但毕竟年龄太小,没有太深入地去思考,总是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才有这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
“那弟就不明白了,二兄到底想要去为谁效力?”
“当然是刘皇叔了。”诸葛亮也不再隐瞒了,反正到时候大家都会知道自已的打算的。
“那刘皇叔只是依附姨夫暂驻新野,兵不满万,夫君为何却要投奔与他?”黄月英此刻却是皱起了眉头。很明显,对于丈夫的这个选择不是很满意。
诸葛亮看着妻子和弟弟,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解释道:“你们只看到了刘皇叔目前的困境,却忽略了他身上的潜力和魅力。”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继续说道:“刘皇叔以仁义闻名于天下,他的仁德之心能够吸引众多贤士的追随。
而且,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这使得他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主公。
此外,他还得到了关羽、张飞等猛将的支持,他们的勇猛和忠诚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刘皇叔有着恢复汉室的决心,这一点与我的理念相符。”
黄月英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了丈夫的想法。
她明白,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够辅佐一位明主,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而刘备正是这样一位符合他要求的主公。
然而,诸葛均还是有些疑惑,问道:“可是,二兄,如今曹操势大,孙权亦强,刘皇叔势力单薄,我们又何必去冒这个险呢?”
诸葛亮笑了笑,回答道:“正因为主……刘皇叔势力单薄,才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而且,乱世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敢于冒险,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诸葛均恍然大悟,明白了哥哥的深意。他也意识到,自已之前的观点过于狭隘,没有看到刘备的潜力和价值。
于是,他向诸葛亮表示支持,并愿意跟随他一起投身于刘备麾下。
黄月英见此情景,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消散。
她相信,以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一定能够在刘备的阵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已的理想和抱负。
同时,她也决定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陪伴他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而此时,诸葛亮突然想起了那个梦中的场景。那时,刘备曾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这才是刘备虽然弱势,但却能和曹操抗衡的关键所在啊!
诸葛均又双叒不明白了,既然二兄将刘备夸的跟花一样,那为什么前两次人家拨冗相见,你却避而不见呢?
有这等人物做主公,还不赶紧贴上去?
看出了诸葛均脸上的疑问,诸葛亮又是笑笑:“我有一木剑,乃门前树枝削之而成,又有一宝剑,乃得火中金而冶之,
求雒阳之大匠炼之,费九九八十一天方成,宝剑出炉之日,大匠又向我索要金五万以为酬劳,如此这般,方得宝剑。
得之之后,又得每日擦拭,细心维护,三弟且思宝剑与木剑,两者我更怜哪个?”
诸葛均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是啊,太轻易得到的东西都是不懂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