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才疏学浅,怎配给庆王殿下问诊。”
她话音刚落,就见刘洵微微皱了皱鼻子,“让叶三姑娘看看也无妨,毕竟你的大名在惠民药局里可是流传甚广。”
叶素素略微有些吃惊地看了一眼刘洵,她以为,以刘洵那高傲眼光,定然不会看上自己这个民间医生的。
庆阳公主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竟然答应的如此爽快,赶忙站起身,一把将叶素素拉起,推到了刘洵跟前。
“我第一次跟他说你如何救下端哥儿,他还不信,没想到这次竟然答应的如此爽快,叶三姑娘,快给他看看。”
叶素素见自己此刻是逼上梁山,不看也得看,只能开口问道,“不知庆王殿下平时有什么不适吗?”
刘洵想了想,略微沉吟道,“有些刀伤到了下雨天总会酸胀难耐,隐隐作痛。”
叶素素点点头,“我先给殿下把把脉吧。”
说罢,刘洵将手腕伸出,轻轻放在榻上的矮几上。
叶素素上前一步,手指轻轻地搭在刘洵肌肉紧致的手腕上。仔细感受着他脉搏跳动所带来的信息。
忽然,那本来健壮的脉搏忽地转成了低沉羸弱之势。这改变让叶素素很是诧异,不觉间抬头看向刘洵。正对上他回望的带着询问的眼神。
这脉搏看似强健,实在非常紊乱,在强健的脉搏下隐藏着若隐若现的羸弱之气,普通医生是很难探查出这其中的区别。
叶素素也是因为从小跟着外祖父见多识广,又有童子功,这才能看摸出这其中的异样。
如果没有猜错,他一定中过毒!而且,这毒素并没有从他的体内排出,只是悄然隐藏下来,好像伺机而动的毒蛇,要一招致命。
看着叶素素逐渐紧皱的眉头,和欲语还休的表情,刘洵开口道,“叶三姑娘但说无妨。”
叶素素的确犹豫,因为刘洵毕竟贵为王爷,还是大燕朝最炙手可热的将军。他的健康状况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她一个小小的闺阁女子能随意说出,随意置喙。
除此之外,叶素素也不相信他身边会没有高人探出他的身体状况。
也许,他也只是避而不谈。
如果自己大肆喧哗的,是不是有涉嫌泄露军事机密的嫌疑。
短短几息,叶素素的脑子里百转千回已经想遍了各种可能性。
此时,就连庆阳公主都察觉到了她的异样。
“叶三姑娘,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好?”庆阳公主的语调果然变的有些慌乱。
她这个弟弟,前几年一直在四处征战,受伤无数。那些伤多次危及生命,幸好有华圣手医治,这才多次化险为夷。
又联想到,弟弟多次拒绝母妃催婚的请求,弟弟虽然在战场上冷酷,但实际是个外冷内热的,难道他是得了什么绝症,不愿意耽误人家姑娘,这才一次次拒婚?
想到这里,庆阳公主的心狠狠纠在一起。
叶素素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进退两难,她的大眼睛狠狠眨了几下,修长的睫毛像个小刷子扫过眼睑,这一系列小动作都落在刘洵的眼里。
难道她真的探知了自己的真实情况。
刘洵忽然觉得她的医术有些深不见底。
先不论半夏的完美炮制就让仁济堂的老先生叹为观止,自己体内的寒毒已经被华圣手的汤药压制了八九成,如果不是对医术绝对的精通,是万万不可能探知的。
“你是否探知到了我体内的寒气?”刘洵还不想将此事跟姐姐捅破,只能换个词描述。
叶素素何其聪明,一下子就听懂了刘洵的话外之意。
“王爷说的是,可能你伤口的疼痛也这寒气有关。”
听到寒气,庆阳公主悬着的心并没有落下,毕竟,这个词听上去也不是什么好词。在她看来,形容男人不应该是阳气充足,这寒气二字
“叶三姑娘,这可怎么办?他这寒气滞留体内总是不好吧?”
肯定不好,叶素素心想。他这寒气一看就是被人为压制下去了,一旦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如果让她来医治的话,她也没有把握能比现在的效果好。
想到这里,叶素素脑子开了小差,那个给庆王治疗的医生水平果然不凡。
“我给王爷开一副固本调理的方子,细心调养应该问题不大。”
听了这话,庆阳公主的心这才稍稍放心。现如今,她别的医生的话都不相信,只对叶素素言听计从。
很快,就有丫鬟拿来笔墨纸砚。
叶素素这下犯难了。
她的毛笔字还是无任何长进。
看了看桌上笔,她无奈起身走出厅堂,从四合院里的一株石榴树下捡起了一根枯树枝。
回到厅堂里,冲庆阳公主和庆王尴尬一笑道,“我毛笔字不好,见笑见笑。”
说完,她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刀就开始削树枝,直到削出一个尖尖的时候,这才拿起来,沾着墨汁在纸张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她这神奇的举动让两个人都吃惊不小。
“你连毛笔字都不会写,那你认字吗”一直注视着叶素素一举一动的世子端哥在这时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叶素素有点儿无语,“我当然认识了。”
回了这么一句之后,她便认真的开始写药方,等她写好,拿起来通读一遍时,刘洵发现,这张没有多少字的宣纸上,竟然错字连篇。
他不禁震惊地看着叶素素,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被这小丫头片子骗了,她实际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文盲。
叶素素哪里知道刘洵这个想法。
她写的都是现代的简体字,对于他们来说,看上去可不像是错字连篇嘛。
此时,端哥已经没了刚刚来时的兴趣,吵着闹着让庆阳公主陪着逛花园。这小世子是平阳侯的独子,自然被宠上了天。
庆阳公主不好意思道,“我先把他送回去,叶三姑娘见笑了,我去去就回。”
说完,她抱起这淘气的小子,出了厅门。
待众人离去,只剩下叶素素和庆王时,刘洵终于开口道,“你应该摸出来的不止是寒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