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邻县商业改革的危机后,沈逸风并未迎来片刻喘息。新政推行如逆水行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之后,清平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农田里的庄稼大片枯萎,河流干涸见底,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沈逸风第一时间奔赴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望着干裂的土地和绝望的百姓,他心急如焚。“乡亲们,大家不要慌!县衙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沈逸风站在村口的老树下,向围拢过来的百姓们大声说道。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眼中满是忧虑:“沈大人,这旱灾太严重了,庄稼都快旱死了,我们今年可怎么活啊?”
沈逸风握住老者的手,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会立刻组织打井取水,寻找水源,同时也会从其他地方调配粮食,确保大家有饭吃。”
安抚好百姓后,沈逸风马不停蹄地赶回县衙,召集王仁、赵武等人商讨抗旱救灾事宜。“此次旱灾来势汹汹,我们必须迅速行动。王主簿,你负责统计全县的受灾情况,包括受灾农田面积、受灾人口数量以及粮食储备情况,尽快上报给我。”沈逸风快速下达指令。
王仁点头应道:“是,大人,我这就去办。”
“赵典史,你带领衙役们组织百姓打井找水,同时加强治安管理,防止有人趁机哄抢物资。”沈逸风继续说道。
赵武领命:“大人放心,我一定确保县城和乡村的治安稳定。”
然而,抗旱救灾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清平县地处内陆,周边水源有限,打井进度缓慢,且许多地方打出的井水水量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粮食调配也遇到了困难,周边郡县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旱灾,粮食储备紧张,难以提供大量援助。
就在沈逸风为水源和粮食问题发愁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一些不法之徒趁乱在民间散布谣言,称这场旱灾是新政触怒了上天,是上天对清平县的惩罚,蛊惑百姓抵制新政。百姓们本就因旱灾忧心忡忡,听到这些谣言后,人心惶惶,对新政的信心再次受到动摇。
沈逸风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这些人简首是可恶至极!在这关键时刻,还妄图扰乱民心。赵典史,立刻派人调查这些谣言的源头,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赵武立刻带领衙役展开调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谣言的始作俑者。原来,是几个与新政推行有利益冲突的富商暗中指使,企图利用旱灾破坏新政。沈逸风毫不留情,将这些人依法严惩,当众揭穿他们的阴谋,稳定了民心。
但旱灾的问题依然亟待解决。沈逸风亲自带领水利专家和百姓,西处寻找水源。他们翻山越岭,终于在县城北部的深山里发现了一条干涸的河道,河道底部的土壤,似乎地下有水源。
沈逸风决定在这里挖掘深井,寻找地下水。他和百姓们一起日夜奋战,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挖出了一口深井,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有水了!有水了!”百姓们欢呼雀跃,喜悦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有了水源,农田灌溉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粮食短缺依然是个大问题。沈逸风向上级官府紧急求援,同时发动全县百姓开展生产自救,鼓励百姓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以减少损失。
在沈逸风的努力下,清平县逐渐度过了旱灾的难关。百姓们对沈逸风感恩戴德,对新政的信心也重新树立起来。然而,沈逸风知道,旱灾虽然暂时过去,但新政推行的道路上依然危机西伏,未来还会有更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